温岭:产业转型升级的蝶变之舞
温岭传统产业占比达65%,“低小散”迈向中高端的题怎么破?如何转型才有出路?
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引导工业企业到园区提升发展;以龙头企业引领,引导企业上游产业链入园发展,快速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建立工业企业大数据平台,关限高能耗企业,倒逼转型……今年以来,温岭坚持创新发展,迈出了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
转型:整治提升的破与立
晴朗的初冬,温岭东部产业新区,鞋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工地上,运输车来来往往,打桩机发出阵阵轰鸣……广袤的蓝天下,一片繁忙景象。占地300亩,总投资10亿元的鞋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目前已经打桩在建。
“温岭传统产业占比达65%,只有创新转型才有出路。抓转型升级,我们首先是抓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到园区提升发展,并集聚物流、市场、电商、创意设计等服务,逐步引导传统产业由低小散迈向中高端,从源头消除违法建筑不断滋生的利益链。”温岭市委书记徐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东部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在台州市首创“工业地产”模式,采用工业地产、评估准入的建设模式和招商方式来建设。“一方面通过市场引领,解决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形成产业生态链,打造集物流、电商、金融以及研发、设计、检测一体化的服务平台。”东部产业集聚区负责人介绍说。
制鞋业脏乱差的发展环境、低散危的发展模式,曾广遭诟病,亟需示范引领。东部鞋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的建设,无疑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为优质鞋企提供了发展空间,引导更多鞋企做优做强。
鞋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破立结合,一方面推进鞋业园区化发展,典型引路,加速转型。另一方面推进传统鞋业生产区域的整治。“整个鞋业布局上要有大的调整,限制家家户户的生产模式,工业点要规范发展。”温岭市经信局局长徐寅认为。
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温岭市咬紧牙关打好鞋业翻身仗。全面启动制鞋行业“机器换人”试点建设。台州市博洋鞋业有限公司去年花巨资引进的100台全电脑自动针织机,目前已生产了约60万双运动鞋。企业用工从原来的150人减少到现在的22人,能耗下降约40%,企业利润从8%提高至15%。温岭全市8家鞋业示范企业“机器换人”,总投资额6025万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
除了推进“机器换人”进程,温岭鞋业整治的“组合拳”已见成效。截至9月底,强势拆违已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707万平方米。第三季度全市面上排查各类企业31041家,整改各类隐患23496项。腾笼换鸟,构建以小微园区为主、综合园区为亮点的多层次鞋业园区体系。目前温岭童鞋产品专利已达500多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100多家,“福德隆”品牌获中国童鞋十大优秀品牌;抓市场开拓,与中国轻工商会共建中国鞋类出口基地,引导鞋企抱团参展拓市场,共建境外营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