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他只用一双鞋就撩倒好莱坞众女神,却在巅峰时归隐了

           《穿Prada的女魔头》里有句台词:从你第一次穿上那双Jimmy Choo开始,你就出卖了你的灵魂。足以概括,这鞋子多受女性欢迎。

           凯特王妃、维多利亚都是它的忠实迷妹,米歇尔·奥巴马穿着它迎接丈夫的总统就职,刘诗诗在婚礼上,就算穿着中式礼服,也以它相配,Angelababy在世纪婚礼上,穿它,实现了自己的公主梦... ...

           而那个用一双高跟鞋,就能让平凡女孩变公主的大师,就是Jimmy Choo——周仰杰

           然而Jimmy做鞋,最开始是因为穷。

           身为马来西亚华裔人,出生在一个手工制鞋世家。当许多同龄的孩子,还躺在爸妈怀里撒娇的时候,他却早早地在家里的制鞋作坊,给父亲打起了下手。读到小学6年级,他就辍学回家,和鞋匠父亲一起做鞋,赚钱糊口。

           而那个年代,在Jimmy的家乡槟城,鞋匠是很被人看不起的工作。

           因为挣钱少,地位很低,当地女孩如果选择嫁给一个鞋匠,一定会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却觉得自己很喜欢这件事儿。

           大概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Jimmy在7岁的时候,就知道做一双鞋出来,要哪些步骤,11岁就能独立做一双鞋,拉着妈妈当穿鞋的“顾客”试脚感。

           Jimmy跟随父亲当鞋匠的日常

           做鞋做得很开心,但长大后的Jimmy却被一个问题困住了。

           他发现自己这一生,都能一眼望到头了,“难道就这样过一辈子吗?无论做再多的鞋,用再好的手艺,还是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他不想就这么一辈子,做个一眼望尽余生,让人瞧不起的鞋匠,于是决定到外面去闯荡。

           20世纪80年代时候,Jimmy靠着天赋,和十多年的努力,用一张设计稿,敲开了伦敦时装学院的大门。

           但是,到英国留学,一年学费要300英镑,对于出生贫困的Jimmy来说,真的是一笔巨款。于是他半工半读,去餐厅洗盘子,做杂工,经常被骂,受的苦都往肚子里咽。

           生活越是困难,对学习的珍惜之心更甚,他像一个海绵,吸收着知识,如果说,从父亲那边学到的,是如何做好一个工匠,在伦敦,他学会的是,如何变成一个懂得设计的设计师。

           毕业之后,对于钱包不是很鼓的Jimmy来说,首先要站住脚。

           不久,他发现在伦敦东区贫民窟里,有个废弃医院,那里被分割成一个个小摊,作为手艺人的工作场地。

           Jimmy觉着租金还能承受,就租下一个摊位,设了平生第一个手工制鞋工坊——Jimmy Choo,开始做定制鞋子。

           埋头做设计的Jimmy

           做好一双精致、舒服的定制鞋子,有时要花上Jimmy一周的时间,标价仅30英镑,在那时,已经算是很便宜的价格。

           但是,因为Jimmy刚出道,加上摊位设在贫民窟那种地方,他做的鞋子很少有人下单,使得他经常吃方便面过活,生活很是困顿。

           总是这样也不是办法,为了生存,他卖起了便宜拖鞋、平底鞋,“5英镑一双,每天做50双,吃饭交租就够用了。”他拼了命地做鞋,因为他做的拖鞋款式新,做工好,销量很不错。

           但是,做拖鞋并不是他真正的梦想呀,终于有一天,两个大学同学找到他,让他帮忙设计伦敦时装周走秀鞋的订单,每双给8英镑的费用。

           “从一开始,我就想设计精致优雅的鞋子。”答应同学的邀请之后,他把玫瑰花元素融入每一双走秀鞋中,这在当时还是比较时髦的做法。

           万万没想到,Jimmy做的走秀鞋,在伦敦时装周上,被Vogue杂志英国版的编辑相中。

           这位编辑用长达8页的巨幅版面,介绍了Jimmy和他设计的鞋,让这个隐藏在贫民窟的优秀设计师,第一次出现在时尚杂志上。

           就连当时全球时尚Icon——戴安娜王妃也被惊动了,找到还在伦敦东区蜗居的Jimmy,让他设计鞋子,而且,这一做,就是7年。

           谈起当年第一次见戴安娜王妃的情形,Jimmy还记忆犹新,“第一次见她时很紧张,不知道她对我什么印象,不敢说什么,问一句答一句,后来打电话告诉父亲,他问我是不是在做梦。”父亲根本不相信这会是真的。

           Jimmy后来回想起来,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好运,大概自己真的对设计这种四寸高跟鞋有些天生的敏感度吧。

           由Jimmy设计的四寸高(约12厘米)的高跟鞋,总能够使女性的优美体态,得到最完美的展现。

           光草图就美炸了好么~

           当然这种好运也因为,从Jimmy手里出来的每一双鞋子,都是花最大的力气去设计和制作的。

           先看客人的脚形,而后用木头为客人做脚模型,根据模型,量身定做设计贴合双脚的曲线……Jimmy说,这样做出来的鞋子,行走起来才舒服、方便。

           细节容不得一点不马虎,“鞋底有5层,鞋上面镶嵌的宝石,是一粒粒黏上去的,而不是像普通的鞋店用机器整幅铺上去。”

           而一双鞋,得花上一至二周的时间才做的出。

           天赋加敬业,Jimmy Choo火了。

           戴安娜第一次见Jimmy ,就一口气预定了六双鞋。

           后来戴妃更是成了Jimmy那儿的常客,“她经常订下同款不同色的鞋,来搭配不同颜色的便装,出国访问前会问我的意见,那件衣服配什么鞋子好?”

           Jimmy成了戴安娜的御用鞋匠,为戴安娜王妃做了100多双鞋子,直到她1997年去世。

           为戴妃设计的最后一双鞋得到了戴妃的青睐,Jimmy 的人生像是开了挂。先是创立品牌Jimmy Choo,在伦敦开品牌店,伦敦的第一家店面接着是席卷好莱坞。自从CATe Blanchett,穿着一双Jimmy Choo走红毯,让它第一次登上红地毯之后,好莱坞明星像是有了默契,纷纷选择Jimmy Choo作为“战靴”,很多人把“第一次”都献给了它。比如Halle Berry,Halle Berry作为第一位黑人影后,脚踩Jimmy Choo走上红毯。还有Sandra Bullock,Sandra Bullock在奥斯卡颁奖礼,第一次捧起小金人。

           Jimmy Choo火得一塌糊涂,Jimmy却不开心了。

           因为他渐渐发现,品牌的创立,同时也意味着流水生产线。对于一名设计师,最心痛的就是批量生产,因为批量生产意味着,背后隐藏的利益驱动,真正宝贵的手工技艺,被降低到不那么重要的地位,这是Jimmy无法接受的。

           “手艺是一种专长,失去了就没有了。”Jimmy不想在还能继续做鞋的年纪,早早放下了手艺,他永远都记得多年以前,父亲叮嘱他的一句话,“好好做鞋。”

           所以在品牌最巅峰的时刻,Jimmy选择了离开。

           他在伦敦市中心的Connaught大街上,开了一家高定工作室,取名Jimmy Choo Couture London——为了做一双真正的好鞋。

           Jimmy Choo Couture London工作室

           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找到Jimmy Choo的手工定制鞋子。

           而Jimmy,像最初在伦敦东区的时候那样,做回了一个纯手工鞋匠,所有鞋子,都是手工制作,且只接受定制。

           虽然到了花甲的年纪,但这个做鞋的小老头,似乎不爱享福,现在的每一天,还是早上7点起床,常常在工作室忙碌到凌晨3、4点,第二天继续上班,周而复始。

           在工作室工作的Jimmy

           曾在家乡槟城荣获拿督勋位,被英国女王授予大英帝国四等爵士勋位,如今,他已是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

           这些褒奖对于他来说,是有意义的,因为这能让世界看到,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做鞋匠,也能做到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依靠双手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但是,这一切对他来说,又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手艺,才是鞋子最重要的灵魂。

           就像Jimmy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有隐忍、刻苦和专注,才能做出让每个普通女孩,都变成公主的鞋子。”这,大概是对他朴素的匠人之心,最好的诠释。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