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印度纺织业应利用好中国纺织品受限所带来的机会

            据印度《金融快报》2005年7月1日报道,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5年头3个月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了29%,中国纺织品占有28%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对于印度,纺织品出口虽没有中国那么多戏剧性,但从长期来看前景还不明朗。据印度官方数据显示,2005年一季度印度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减少了21%。同样是在第一季度,美国的数据却显示,来自印度的纺织品和服装增加了20%;欧盟的数据显示,来自印度的纺织品和服装增加了10%。 

      印度纺织业出口并没有如早前世界银行在模型中显示的那样好,原因有多种。中国纺织品的大量涌入点燃了美国和欧盟纺织工人的怒火,美、欧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中国《入世议定书》虽然允许这些措施的使用,但这些措施的实施是否会使印度从中受益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 

      (一)欧盟。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入的反应 

      面对中国纺织品的大量涌入,欧盟威胁要征收惩罚性的保障关税,并对10种纺织品启动了特保调查。中国则通过减少纺织品的出口关税加以报复,从而使这些产品在欧盟市场的销售价格保持不变。 

      就在欧盟即将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的关键时刻,欧盟与中国在6月初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了协议,将中国10类纺织品的出口年增长率控制在8%至12.5%之内。这是对中国《入世议定书》相关条款的一项修订。作为交换,欧盟同意停止对10种中国纺织品的特保调查,这10种产品包括棉布、T恤衫、亚麻纱、床单、桌布及长裤等。另一方面,美国却对来自中国的七类纺织品实施了配额额限制措施。 

      (二)“后配额”时代对中国和印度的影响 

      在“后配额”时代来临前,中国南部的许多纺织厂都大力扩展生产规模,现在却不得不停下工来。一家纺织厂的总经理称,中国纺织行业有大量中小企业,中国纺织品受限后,盈利压力大大增加,这将迫使行业走向重新整合。因此,结果将是中国纺织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大的经济规模。 

      同时,多数大型纺织企业将通过两种方式得以生存。第一种方式是改变生产地,旧的配额制度迫使国有纺织企业通过到亚洲其他国家生产服装来避免贴有“中国制造”的标签。一家名为“联泰”的中国纺织公司就在4个国家拥有工厂,占其总产量的3/4。其次,中国的大型纺织企业不仅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而且在质量、规模、可靠性、供货速度以及设计精巧等方面都让对手难以赶上。而上述这些因素没有一项对印度有利。 

      对可能遭受数量限制的纺织品种类进行分析后显示,在出口至欧盟的纺织品中,印度有70%的纺织品种类在竞争力方面无法与中国相比;而在在出口至美国的纺织品中,印度仅有0.16%的纺织品种类在竞争力方面赶不上中国。这说明,印度应集中拓展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正为印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从供应角度来看,情况又有所不同。印度纺织品仅占有美国5%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中国却占有19%的市场份额。印度的纺织品出口增长每年不会超过8%。一项以男式衬衫为例的比较研究发现,印度的每小时生产率仅为美国的35%,而中国却为美国的55%。印度纺织业的整体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6%。印度纺织业主要被小型企业所主导,这些企业并未如中国企业那样因“后配额时代”的到来而加速扩展。薄弱的基础设施制约了印度纺织企业获得大的订单。苛刻的《劳动法》也使得印度企业不愿雇佣太多的工人。但是,印度纺织业,尤其是服装业还是悄悄地发生着一些有限的变化。 

      总之,“后配额时代”来临后,印度纺织业由于发展策略的原因也许在开始时发展缓慢,但从长远来看印度将从中获益。印度纺织业如果要利用好中国纺织品受限所带来的机会,重要的是必须解决好制约纺织生产的诸多问题。机会的窗口未来两年将向印度敞开。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