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人民币结算贸易:不可能的使命?

      中国央行雄心勃勃推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计划,遭到了中外企业的冷遇.试点出师不利表明,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重重困难.

      中国央行两个月前高调推出这一试点以来,新增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很小.出口大省广东本应是这一计划的支柱,但当地官员说,他们几乎没找到有意愿的交易对手.

      这种情况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国外进口商很难获得人民币,就算有少量人民币也不愿轻易用掉.他们自然也不想以有升值预期的货币进行日後的结算,因为这等于增加他们的成本.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国内出口商本可因为降低汇率风险而成为这项计划最大的受益者,但他们也因为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而意兴阑珊.

      抛开这些短期因素不谈,人民币受到冷遇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特里芬悖论指出,贸易顺差国很难要求他国使用该国货币购买其商品.

      现在全球出现生产过剩,尤其是中国擅长的制成品.难以想象,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小出口商要求沃尔玛付给他们人民币,或者是几千家小钢厂说服铁矿石商力拓和必和必拓接受人民币.

      只有印度尼西亚等外汇储备有限,但又希望增加对中国的原材料出口的国家,出口商才有可能愿意接受人民币付款,用来购买其它中国商品.但考虑到人民币不具备自由兑换的条件,收得的人民币难以用作他途,好像也不值得费此周折.

      不仅全球货物过剩,货币也大量过剩.央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抑制通胀,所以人民银行也希望让一部分人民币在海外流通,减缓国内通胀压力.但其他部门可能想法不同.比如财政部就致力于推行泛亚货币,而商务部未必觉得外需疲软之际是要求买方承担货币风险的最佳时机.

      中国央行在推出人民币结算计划前似乎也没有考虑周全,比如在海关报关,申请出口退税方面,用人民币结算的贸易目前都会遇到技术上的障碍.

      本周中国央行与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就特别召开了一次网络会议,以消除这些技术瓶颈,让人民币贸易变得比外币贸易手续更为简便.他们还给出一些优惠措施,比如允许出口企业将人民币收入存放境外,以增加境外人民币使用.但放松人民币结算贸易的资本控制,洗钱风险可能加剧,因出口商可夸大商品价值而把人民币弄出国.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预期逐渐平息,中国的企业开始拥有更多话语权,或许各方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兴趣也随之加大.但就算这样,要实现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也不容易.

      比如日本对资本管制的控制较中国少,国内债券市场也比中国更为发达,但它推动日圆国际化进程20年後,日圆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率仍不高,连日本和外国的贸易很少用日圆结算.中国央行要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计划,可谓任重道远。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