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主导+政府推动 “台州现象”受人关注
浙江在线台州9月5日讯 (记者 童俊) “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台州,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自然资源匮乏,但是就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不服输的台州人凭着一股子“台州式的硬气”,昔日荒僻的海防前线,如今已成为制造业基地。
在八百公里海岸线上,分布着拥有巨大生产能力的制造业集群。从这里下线的产品,走向了全国,走向了140多个国家。在国民经济中,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民营经济占到了生产总值的90%以上。
用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斯球的话就是,“我们台州陆上能造汽车,海上能造轮船”。
专家说,台州现象化解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差异,是一种兼具两者之长的区域发展路径。
杰克新厂区
杰克的缝纫机
台州现象:民营主导+政府推动
有专家说,台州现象的本质就是“民营主导+政府推动”。
上世纪80年代初,台州一些人走出家门闯天下,面对数以十万人计的人无组织外出,周围质疑声一片。
当时的台州领导则认为,台州人多地少,群众要寻找出路,这是发展经济的积极表现,是好事,应该鼓励。于是当时政府特地发文,鼓励群众走出家门务工经商。
“要想富,外出做工卖豆腐”成为当时响遍台州农村的口号。几十万台州人出外打工、补鞋、卖豆腐。在台州经济发展史上,这成为释放民间活力的重要一步。民营经济在台州大地上如野火燎原般迅猛发展起来。
但是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后,随着全国各地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深化,台州机制灵活的优势逐渐减弱。
2004年,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立市”战略,把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大工业的重中之重。各种优惠等政策相继出台,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以财政贴息等方式加大工业扶持力度。
近年来,台州不断优化政府服务,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扶持政策”和“现代服务业扶持政策”等,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有力地支持了民营企业全面发展。
台州民营企业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三个阶段的发展,总量已占企业(单位)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全市90%以上的经济总量,80%以上的就业和70%以上的财政收入,涌现了吉利、飞跃、星星、苏泊尔等一批骨干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
去年,中国社科院把台州改革开放以来的这种民主政治与草根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称之为“台州模式”。
正在组装的车辆
-
- 确定